Note:

因為blogger會有很多廣告留言,所以我有設留言管制。大家留言留一次就好,只要不是廣告,我都會定期去後檯把留言給撿回來。

造成麻煩還請大家多多見諒。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By name of democracy, they are occupying Legislative Yuan

先來說個小故事。

之前核四議題吵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我有幸和某個號稱是台電資深工程師的長輩討論核四的議題。按照該長輩的說法,他認為把核能當作一種發電用的能源,在目前有其必要性,但核四的確是個問題很多的東西,因為問題很多,所以安全性的確存疑。

聽了以後我就很不解地問他,既然你自己都知道這東西有問題,那為什麼你還要支持核四商轉營運呢?

這位長輩跟我說:「蓋都已經蓋了,錢也花下去了,不然還能怎麼辦呢?總不能讓這些錢白白浪費了吧?」

仔細想一想,這個「不然還能怎樣」的核四談話,是不是和服貿還有臺灣其他大大小小的政治議題很像呢?服貿也是在沒有充分授權的情況下,既不公開也不透明的默默簽了回來。簽回來以後,就跟你說,簽都簽了,不讓它過就是沒有誠信,所以就讓它過吧,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民眾巨大的疑慮下,國會立委朝野協商達成協議,要逐條審查服貿內容。但只因為總統的一聲令下,就推翻原有的協商結果,以可笑的手法逕行宣布服貿在委員會通過。

硬著來幹都幹了,面對這樣的事情,身為公民,能怎麼辦呢?除了憤怒、感到遺憾、大罵鬼島不能住人、準備移民之外,還能怎麼辦呢?

看看立法院吧。現在學生們,不就是在用具體行動告訴各位,應該要怎麼辦了嗎?

所謂的代議式民主,是經由人民授權,把權力賦予給政黨或著政治人物,把他們選為立法機關的成員,然後讓他們「代替」民眾表達其意志。

做為一個民主國家,在給予這些立法委員權力的同時,我們當然也必須以制度來制衡其權力,讓這些立法委員不至於暴走,還是能儘量忠實的反映民眾的心聲。

但是當這些立法委員背離民意,甚至不理能夠制衡他們的制度,恣意妄為,這個時候代議式民主成立的基礎就沒有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政府身為行政機關,在被賦予權力的同時,當然也要受到限制。結果我們卻看到身為要被立法機關監督的行政院,對著立法院頤指氣使,讓能夠反映民意的立法院毫無用武之地。馬英九以總統身份兼任黨主席,就使得他的兩個身份無法切割,讓他在以國民黨黨主席的身份來指揮黨團時,同時也變成讓總統的身份,凌駕立法權之上,破壞了本來行政機關應該遵守的分際。當行政機關與總統這樣破壞規則,以非民主的方式來破壞體制,民眾賦予他們行政權的基礎就也跟著消失了。

而當代議式民主的基礎與政府行使行政權的正當性都已經消失,接下來能夠做的,就是把這些權力拿回來,施以直接式的民主,逼迫政府聽見人民的聲音。這也就是現在佔領立法院的這些學生們正在做的事情。也就是說,就是因為堅信民主,所以你才會看到他們踩取這個行動。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對自己身為民主國家公民,最負責任的做法。

代議式民主之所以好、之所以存在,就是大家都希望能夠有人替我們發聲就好。有人可以替我們發聲、有人可以替我們做事,然後這些人在被賦予權力的同時,又能夠受到制衡。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想要完成什麼公眾事務,就不用上街頭流血流汗、吃風喝雨。

但是當體制遭到破壞,大家也只好走回流血流汗的老路。當我們在後頭踹著政黨卻還是叫不動他們,我們就站出來就在前頭拖著它們走,當我們大聲嘶吼依然被政府給忽略,我們就拿起槍桿抵著政府逼他們聽話。

聽起來很血腥、很暴力對吧?但這樣的力量,才是維持民主能夠繼續下去的基礎。只有當政府會怕你的時候,只有當立法委員和政黨發現當他們背離民意時會被凶悍的人民用槍桿子抵著走的時候,他們才會記得,他們只是一群被人民賦予權力,替人民辦事的傢伙。

這點在臺灣尤其重要,因為我們還有好多人太習慣活在威權體制,太習慣以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方式來看待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各位只要打開政論節目看看就知道了,有多少名嘴,整天在講「立委們最後一定會遵循黨的意志」、「不要小看黨機器的力量」、「黨有黨的規則」這些噁心到極點的話,我每次聽了就一肚子火,好像這個國家的行進方向,是由黨的意志來主導的。

我們也有太多人民,因為過去的威權陰影,現在還是敢怒不敢言。他們害怕二二八、害怕白色恐怖,這樣的陰影可以理解。可是別忘了,起身反抗也許會有犧牲,但也可以爭來民主被貫徹執行、之後深入人心的機會,而委曲求全,只會導致有一天大家全部被犧牲。

因此,我認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群學生,他們發起的學生運動,是一種很讓人感動的、肯負責任的民主行為。他們從小在民主的環境裡長大,儘管我們的教育對民主的哲思琢磨不多,但民主的思想早已溶入他們每一滴血液之中。當他們遇到違反自己心中民主定義的事情發生時,自然而然的就會感到憤怒,然後採取身為一個民主國家公民,最應該採取的行動。他們反對的是服貿,更是從一開始就違反民主程序的政府作為。服貿本身做為一個貿易協定的利弊得失值得討論,但現在這個服貿代表的反民主意義就只值得被撻伐而已。

因此,多給這些勇於為自己心中的民主站出來的人一些掌聲吧。或著,至少在批評他們之前,先仔細想想,民主在自己心中,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絕對會是讓你收獲豐富的一課。我這幾天在現場,看到了好多人出來演講,讓大家上課,也看到了高中生在現場大喊:「高中生也不缺席」,甚至有一個五歲的小妹妹上台拿起麥克風,用可愛的聲音替大家加油打氣,這樣廣泛而深入的民主,實在很讓人感動。

同時,除了反對服貿之外,也還有一些其他不同的聲音。有些人認為服貿是好的、只是這個服貿是有問題的,有人說經濟層面上服貿沒問題,但是政治上我們不能信任中國。這些聲音百家齊鳴,其實也都在逼迫我們去思考,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立場,透過立場的衝突與協調,找出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這個就是民主的極佳體現,也是我自己喜歡的民主形式。

做為一個輔佐的例子,我在這邊想插開講一下我在英國唸書時,剛好遇到Lady Thatcher過世的一段小故事。

在英國,Lady Thatcher是一個很具爭議性的人物。愛她的人對她萬分擁戴,但恨她的人也恨她入骨。在她過世之後,英國政府為她舉行了盛大的葬禮,而各家媒體也爭相報導她的生平事跡。

儘管支持者萬分擁戴,但反對者的行動也很劇烈。有些討厭她的人,寫了一首叫做"Ding Dong! The Witch Is Dead in full"的歌來諷刺Lady Thatcher。

這首歌很快地爬上了下載榜的前幾名,BBC的Radio 1節目也因此必須介紹並播放這首歌。這件事情在英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支持Lady Thatcher的人不說,就連痛恨她的人,都有一部分認為這樣的行為對於死者過於不敬,而Radio 1這個節目主要的收聽群眾是青少年,很多人認為青少年不適合聽到這樣的內容。但是也有一部份的人認為這樣的聲音應該被聽見、言論自由不應受限制。

到最後,BBC做了一個決定。他們還是決定播放這首歌,但是只播放5秒鐘。然後還插入了新聞,介紹這首歌爬上排行榜前頭的一些始末和歌中使用的典故。

這個結果肯定是讓兩方都沒那麼滿意,特別是想要讓歌曲播出的一方,一定更不滿意一些。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民主典範。

我心中的民主,是「以多數人的意見為基礎,並在其中儘量容納少數人的意見」,就很像蓋金字塔,以多數人的意見為底才會穩固,然後向上儘量堆疊,一層一層努力容納越來越少數人的意見,築成壯麗的建築。而BBC的做法,我個人認為相當符合我心中民主的樣子。

回到我們這次的服貿爭執,現在各種聲音都開始浮上檯面。透過溝通、協調和辯論,慢慢的,我們會知道哪些是社會的主流意見,哪些是少數。然後我們就可以按照民主程序,以多數人的意見為基礎,並儘量顧及少數人的權益。

所以服貿從一開始的簽署,到後來的審查,還有開完公聽會之後還是要求要一字不改的通過等事件,在在說明了這個服貿,到底有多麼「不民主」,多麼不能容納不同的聲音,甚至未必是以多數的意見為基礎向上建構。所以這次的學生運動,在我看來,是相當名正言順的,而且在此同時,還能夠讓大家好好思考,到底我們要的民主,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而這次的學運做為一個公民運動,能夠堅定的追尋自己的訴求,還能夠讓大家有機會思考民主的意義,深化大家的民主意識,我實在想不出來,身為一個民主國家的公民,我們還能挑剔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