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因為blogger會有很多廣告留言,所以我有設留言管制。大家留言留一次就好,只要不是廣告,我都會定期去後檯把留言給撿回來。

造成麻煩還請大家多多見諒。

2010年9月20日 星期一

談升學壓力(二)

在前一篇文章中格主提到自己也曾經反抗過升學主義,那段期間正是讓我體會到目前台灣的升學壓力有問題的主因之一。
當時格主既不喜歡念書,也搞不懂念這些數學物理化學去考學測指考的目的在哪裡。為什麼我們就一定要念好書,考好學校?為什麼我們不能有其他的出路?
事實上,我們當然有其他出路,只是學校不會教、父母不會講、社會在你做出成果前也不會認同這些alternative ways to succeed。我們社會的價值觀非常單一,對於成功人生的認定也非常狹隘,他們總是逼迫學生去追求少數幾條在社會上被認可的成功道路,像是考上醫科、念了台大電機就叫做成功。
可是他們沒有考慮到每個人的興趣志向都有所不同,當人為了自己沒有興趣、自己所不認同的目標去努力,結果經常只是逐步變得消沈。就格主自己的經驗,沒有人會願意為了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去承受壓力。如果一個人的興趣真的不在念書,那要他去承受念書升學的壓力,肯定是萬分痛苦的事情,同樣的,如果一個人的興趣在做化學研究,在面對把歷史學到滾瓜爛熟的壓力時,這個人多半會選擇反抗或著逃避。
以格主自己為例,我就非常不喜歡我們高中時傳授知識、做學問的方式。我也一點都不喜歡解那些故意要刁難學生、非常技巧的數學、物理題目。所以格主高中的時候覺得念書升學根本是瘋子在做的事情。
可是到了大學,格主念到自己喜歡的科系,讀的是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做的是適合自己思考方式的學問,求取知識的方式也比高中自由許多。在這種情況底下,我反而會主動的去追求壓力,希望能夠學多一點、進步快一些。在這點上,格主無疑是運氣比別人好上很多,在撐過了考大學的升學壓力之後,格主對一定要念自己想念的科系的堅持讓我的大學生涯過得相當充實也相當快樂。
但不是每個人都像格主運氣這麼好,能躲過沒有目標的升學壓力,然後在大學階段修得正果。本質上,在面對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時,格主是很喜歡念書的。但有很多人根本就不喜歡念書,也不喜歡升學、做研究。他們可能比較喜歡修車、喜歡室內設計、喜歡養雞養鴨或著喜歡把人家交代下來很routine的工作給做好,然後就去追求自己工作、學習之餘的休閒生活。
但我們的升學制度通常不允許這些人在考高中、考大學甚至考研究所的階段去做這些嘗試,那些喜歡實作的人、喜歡把技術練到非常精確的人,在念書升學這條路上,是萬分吃虧的。他們必須承受強大的升學壓力,為的卻是自己一點也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情,這種壓力當然就會讓人非常痛苦。
這種情形反應到現實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人熬不過升學壓力,他的潛能與熱情就在這升學的路途中被消磨掉了。也有些人雖然熬過了升學壓力,讀到大家認為非常好的學校科系,但對自己所學的東西一點熱情也沒有,茫茫然的在大學或研究所裡浪費時間,格主自己的身邊,就充滿了這種人,這些人最會的就是抱怨自己的行業、科系沒有前途,生命好像一點樂趣也沒有。
另外一個導致不正常升學壓力的來源,是自己與家長、老師對於念好學校能帶來的成就的錯誤期待。
念好學校的好處當然不勝枚舉,對於就業的幫助當然也是非常之大。像是台灣目前業界的龍頭,多數都是從台清交或著其他名校出身的,而各大公司在找員工時,也常會偏好挑學歷高的來用。根據格主自己的了解,很多老闆喜歡用高學歷的人是因為,非常現實的,很多高學歷的員工就是比較好用。
當然,這世界上還是有不少學歷普通的員工能力很強,又或著書沒念過幾頁,但出來創業卻做得異常成功的老闆。不過在比例上,那些做得成大事的人,背景還是以擁有好學歷者居多。換句話說,念了好學校,擁有高學歷,基本上就有了比較高的機會可以成功。
但比較高的機會並不代表一定就能夠成功,而一個人也未必一定要做大事、賺大錢才能算是成功,反過來講,一個人也不是一定得擁有高學歷才能夠做大事,或著擁有高學歷才能活得愉快、覺得自己擁有成功的人生。可是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這個擁有好學歷「成功機會比較大」的觀念卻往往會被父母、老師甚至學生自己誤認為「一定得擁有好學歷才能成功」。於是,每個人不論喜不喜歡念書、適不適合念書,就全部都走到了升學這條道路上了。
而有了這種觀念,大家就會本末倒置的從比實力變成比學歷,於是就出現了別人念大學,我就要念大學;大家念碩班,我也得念碩班;人人讀博士,那我當然不能輸,一起到實驗室龜五年這種莫名其妙的情形。這些人進到了碩博班,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來幹什麼的,對研究沒有愛,對未來也茫然,根本只是浪費生命的行為。
對於那些不適合或沒興趣升學的人來說,也許他們去走實作路線,去念技職體系反而能夠比較成功。這些去念技職體系的人並不是就不會面對競爭或壓力,但至少他們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情況下去面對壓力,抗壓力當然就會高上許多,活得也會快樂很多。
格主和格主的父母很喜歡去一家巷子裡的餐廳吃飯,這個餐廳的老闆沒念過大學,卻把別人用來念書升學的時間拿來在各種不同的餐廳當廚師、學經驗。在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一些資金之後,就自己出來開餐廳。他烤的牛排、羊排和虎斑蝦都非常好吃,加上他在各種餐飲業都開過的經驗讓他能夠在配菜上別出樞機,自己弄些燻鮭魚、龜苓膏、奶酪等點心,燉個牛肉湯、竹筍湯,雖然只是間小小的餐廳,收費又頗貴,一餐吃下來常常要四五千塊,但卻常常客滿,一個座位在晚餐時段可以輪個兩輪。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感覺出這個老闆在現場弄食物給客人吃、和客人聊天時那種快樂的心情,以及當他講到他的食材與料理手藝時的那種驕傲。也許他永遠不會是做大生意的人,也永遠賺不了大錢,但日子好過,生活愉快,即使面對競爭和不景氣的壓力,還是能夠樂在工作中,這種人生在格主看來,比很多念台大卻對自己的所學沒有絲毫熱情的人要成功多了。
最後還有一個升學壓力的主要來源,是對自己的認知錯誤。
很殘忍的,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賺大錢、做大事、成為眾人景仰的領導者或著變成獨霸一方的學術界龍頭。這就好像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去打NBA、MLB,變成Michael Jordan或A-Rod這種球星。
人,是會受到天份限制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盡量去突破目前限制自己成就的界線,往自己能力的底線靠近。一個人應該要因為自己由65分進步到80分而感到不枉此生,而不是去和那些本來就90分的人相比,然後感嘆自己事事不如人。
在日常生活中,這好像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可一旦遇上念書升學考試這類的事情,大家就把這個道理拋諸腦後了。
可是會不會念書,甚至喜不喜歡念書這種事,其實也是非常講天份的。如果你就是沒有那麼好的資質,硬是要去強求遠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升學路,那當然會感受到非常沈重的壓力,這就是格主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那種「在處理超出能力之外之事的時候」會產生龐大壓力的情形。
同樣是講天份的事情,父母和學生自己常常能接受「我的小孩/我自己不夠天份去打NBA」,可是要他們接受「我的小孩/我自己不夠天份去念台大」,有時幾乎比登天還要難。就拿數學來說好了,到了一個程度以上,有些人就是怎麼學都學不懂,遇到這個階段的時間點每個人可能都有所不同,少數人面對國中以上程度的數學就完全不行了,有些人則是在高中以後會開始遇到困難,最常見的瓶頸好像還是在微積分這個關卡。可是也有一些人天生就是數學能力特別好。例如格主的乾爸,就是屬於念書時只要聽到這個科目和數學有關,就會整個放心的那種人。他曾經跟格主說過,念數學時最怕碰到的就是那種聽完課以後還要抱著課本去圖書館K老半天的人,這種人通常都會學得非常慘,真正會念數學的人都是上課聽一聽就聽懂了,考試前再稍稍練習一下就沒有問題。按照格主對身邊多數朋友念數學方法的了解,以我乾爸這種標準,我想大概有半數理工科的學生要一頭去撞壁了。
同樣的,格主常常看到別人說念生化分生整天就是要背背背,而且怎麼樣也背不完,但格主自己就認識不少念這些科目時不特別去背書的人,他們總是把課本看完之後就去考試了,考出來的成績也都高得嚇死人。這就是天份有所不同的展現。
認清自己的能力和特長,應該是人一生中數一數二重要的事情了。格主在念書的時候,最怕碰到的情況就是有人跑來一直問書要怎麼念。念書這種事,當然是要依照自己能力、特長的不同去制定適合自己的念書策略,記憶力好的人,就先記起來再慢慢理解,理解力強的人,就讀慢一點,先想通之後再慢慢記憶。讀書快又不喜歡背書的人,就多讀個幾遍讓自己對內容愈來愈熟悉。這個世界上大概不會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特質,所以也只有你自己可以制定適合自己的讀書策略。
同樣的道理,這世界上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能力的極限,所以也只有你自己可以制定一個適合自己、有挑戰性但又不會遙不可及的目標。即使你一開始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底線,在實際去做之後,也應該會對自己的能耐有所了解。舉個例子,對格主來說,在學校讀書一定是要邊讀邊玩的。該念書的時候得要去念書,但可以玩的時候,也要盡情的去玩,這樣上學才有意思。考上大學之後,格主就發現其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邊玩邊念書的。有些人他們就是要死讀活讀的去K書,才能夠應付學校功課,但他們的成績多半都不會有那些邊玩邊念書的人好。像格主認識的某個台大藥學系學生,他的女朋友是當屆的萬年書卷,這女生就是天天都在玩,書輕輕鬆鬆的念,但他男朋友每天卻是念得要死要活的,最後還搞到延畢,很顯然的,這個男生就是已經達到他能力所能及的底線了。在這種情況底下,你說誰的念書壓力比較大?如果說真的是對藥學極有興趣,那就算念到延畢,也還罷了,如果只是為了升學而升學,格主有時真的是會覺得,這又是何苦?
倘若是自已對自己的認識不清,那倒還可以說是自作孽不可活,與人無尤。可是格主常常看到的情況是父母把小孩當成超人一樣,硬是要逼他們去做那些超出能力之外的事情,這些小孩的壓力,還真是大得畸形,也可憐到不行。
格主住的社區樓下有個閱覽室,有時閒著沒事格主就會帶著書下去看。每次下去看書,都會遇到幾個熟面孔,有些是高中生,有些是國中生,被媽媽或著伴讀的家教老師壓在那裡念書。其中有一個國中小妹妹讓格主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她幾乎都是最早下去的,也都是最晚離開的,一天待在那裏念書的時間應該有超過三個小時。那個小妹妹的媽媽也很偉大,幾乎時時刻刻都會在她旁邊陪讀。有幾次格主坐在她對面,剛好她媽媽離開座位,那個小妹妹就開始畫畫。說實在的,她畫的漫畫還滿不錯的,也挺有笑點,她有時候畫完發現我在偷瞄,就會很大方的直接拿給我看,開心都寫在臉上了。但等到媽媽一回來,小妹妹就又開始苦著一張臉,埋頭苦讀,題目寫錯了,還得被媽媽拉出去外頭罵。那個媽媽會生氣的原因也不是不能理解,因為這個小妹妹的數理程度真的頗差,很多很間單的題目都要學好幾次才學得會。
差不多在格主升大四的那一年吧,有次格主心血來潮又跑去那裏讀書,那個小妹妹也在那裡,這回換上了高中制服,是一間排在相當後頭的私立高中。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格主真的覺得這個小妹妹很可憐,她每天要花三個小時做她不喜歡做的事情,換來的卻是這麼差的結果,如果把那三小時拿去做她喜歡做的事情,也許是學畫畫,又或許是其他我不知道但她有興趣的事情,我想效率應該會好上很多,她的笑容也會開朗許多吧。
只可惜,每次格主在講認清自己的能力這種事情時,總是會被家長反駁。
「以後你當父母,就會知道我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心情了。」
這就是格主先前在說,在對成功這件事只有單一價值觀的社會長大造成的問題。他們從沒想清楚,並不是只有念上好高中、好大學才能夠成功的。一個人也不是一定要在念書這件事情上出類拔萃,才能夠養活自己、不輸給別人。如果這個社會是一台龐大的機器,我們每一個人就都是一根螺絲釘。有的螺絲釘釘在最重要的位置,有的沒那麼重要但沒有了它也不行。我們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的能力,把自己選擇要扮演的角色扮演到最好,做好那個不可或缺的螺絲釘,讓自己過得快樂,也可以造福社會,那就是很成功的人生了。這世界上本來就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王永慶,但王永慶如果沒有底下那些主管幫他管事、沒有員工幫他做事,台塑也不可能變成這麼大的一家公司。而一個非常好的主管,人生未必就會過得比老闆不快樂,當然也不是只有當老闆的值得擁有驕傲的人生,任何一種事業或技術,只要練到出類拔萃,也都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最後就講格主自己母親的故事當收尾好了。格主的母親以前是一個數學老師,但她對於超過國中程度的數學,實在不太行。但這並不要緊,因為她教的是國小數學。她對學生很有耐心 (也許只有我在當她學生的時候除外,哈哈) , 也常常會想一些很有趣的方法來讓小朋友對數學產生興趣。在最顛峰的時候,她那間小小的教室,就收了接近五十個學生,一個月收入十來萬,在小朋友和家長眼中她都是好老師,有好幾個她以前學生的家長到現在都還跟我們家是很好的朋友。她雖然在升學考試上沒辦法達到出類拔萃的程度,但她的成就卻一點也沒有比較差。
只是很可惜,像這些觀念、這些例子,不管講再多,我們社會上多數的人還是不會認同。而且當你自己擁有好學歷時去講這些話,他們會認為你言行不一,而當你沒有的時候,他們又會認為你是在為自己在升學路途上的失敗找藉口,怎麼說也說服不了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唯有讀書高,升學最重要的觀念當然怎樣也改不過來,拼命把所有的人都往升學的窄門裡塞的結果,就是除了正常的升學壓力變大以外,畸形的升學壓力也永遠都不會消失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