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故事是這樣子的:
P公司經營網路行銷平台已行之有年,最近他們想要跨足健康食品產業。他們的網路購物平台頗具特色,送貨到府速度快,售後服務做得好,導入鑑賞期內可退貨的概念且付款彈性很大,本身在做網購的平台之中,就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公司。
但他們這回在跨足健康食品時卻碰到了很大的困難。他們忽然發現,以往他們成功的廣告方式,忽然吸引不了消費者了,以素人為主的廣告型態,完全不敵其他通路商敢砸大錢請知名藝人出來推銷產品的模式。
P公司為了突破這個困境,開始努力尋找突破口,於是他們找到了馬先生。
馬先生是位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路人。說他是路人是因為他並不是那種會常常在綜藝節目或著MV、電影中出現的明星,但他靠著自己的專業背景和口才,在健康食品這個領域經營自己的名聲已經小有成果。認識馬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個非常努力的好人,他不僅誠懇,而且點子很多,總是能夠用很生活化、很貼近些費者的方式,把健康食品主打的訴求讓消費者了解,也順便將產品推銷給消費者。
但馬先生當時也遇到了一些瓶頸。他想推出自己的品牌,也找到了可以幫他生產、包裝健康食品的C代工廠,可是他沒有穩定且貼近消費者的通路可以大量行銷他的產品,而P公司的出現,恰好提供了他一個非常理想的通路。
於是馬先生和P公司一拍即合,用一種以專業領導行銷的方式,開始搞起了全新的健康食品品牌。
在繼續說馬先生和P公司的故事前,讓我們先回過頭講一講馬先生認識的那間代工廠C。
這間C代工廠也不是簡單的角色。他們以前就有生產自己的品牌,走得是高檔路線,相當賺錢。是以他們做的東西品質本來就是相當優良的,加上他們後來發明了一種很簡單卻很實用的包裝和貼標籤技術,讓他們產品的不良率大幅降低。在有了這個技術以後,他們除了繼續做自己的品牌,也開始幫人家代工,做得東西不只價格有競爭力,而且品質優良,於是一下子就把量衝得很大,代工賺得比品牌還多。說真的,這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技術改良,但改到的點剛好是在這個業界中存在以久,很多人都忽略掉的問題,所以光靠這個利基,C代工廠就足以保有高度競爭力。
除了C代工廠本身的技術優勢之外,讓這間代工廠這麼有競爭力的原因還有他們背後的原料供應商T公司。
T公司的經營模式說實在的沒啥特別,不過就是去挑一些國外大廠生產的raw materials回來代理,賣給其他人去生產產品。可T公司的專業能力很強,對於產品非常了解,所以他們能夠按照客戶的需求去替客戶設計配方。譬如說今天有客戶想要推出一個可以幫助腸道乳動,幫助吸收消化和排便的產品,T公司就會從他們有的原料裡頭挑出可能有幫助的東西,然後做一些非常簡單的測試,把一個簡單的初步配方搞出來交給客戶,讓客戶去做一些簡單的修改使賣相變得更加,然後這個客戶再拿去給代工廠(例如C)生產。這其實也是一個很小的改變,但多了一層可以幫忙設計配方的保障,T公司就可以避免掉很多下游客戶為了節省成本,跳過他們直接去找上游廠商洽談拿原料的問題。
好了,我們把C和T兩間公司給介紹完了,現在讓我們回到馬先生和P公司的合作關係上。
當馬先生和P公司坐下來討論產品走向時,他們很快發現自己這種推銷模式要直接走向高單價路線是有困難的。由馬先生自己和其他人失敗的前車之鑑當中,他們得到的教訓是,像這種由專業素人出來推銷的廣告模式首重要讓消費者願意嘗試,畢竟他們沒有光鮮亮麗,胸前雄偉或著肌膚吹彈可破的女明星可以說服消費者掏出大把鈔票買健康和美麗,所以他們覺得自己的產品肯定不能一開始就走高單價路線,得由物超所值的平價路線下手。
於是馬先生馬上想到價格有競爭力,品質又相當優良的C代工廠。在和C代工廠做了初步的洽談之後,C代工廠的老闆就把馬先生引介給T公司的負責人,三個人坐下來把產品的定位給談仔細之後,他們很快的就決定由馬先生提出產品功能上的需求和大概的定價範圍,然後T公司由這種需求去設計,再轉給C工廠代工,最後回到馬先生這邊去行銷,而P公司則提供通路與服務。
這條生產線的構成說起來實在非常簡單,但卻也非常有效。他們很快就站穩市場,賺了大錢,接著還開發出一系列高單價的產品去搶攻別人的市場,所向披靡,直到馬先生因為某些原因離開這條生產線,這生意模式才暫且告終。
由這個故事當中,我想各位應該可以了解為什麼前一篇文章中我會提到:「一個別人已經提出來,甚至已經在用來賺錢的主意、一個已經有一個或多個競爭者跑在前頭經營的市場,才會是一個可以增加產品成功機率的好市場。」
首先,就像我前面提過的,創新太難,風險也太大,沒人做過的嘗試可能讓你發大財,也可能讓你吃大虧。但是一個已經被別人經營過,證明行得通的商業模式,絕對就是能夠行得通,因為市場已經在那裡了,你甚至不需要花錢花時間去做市場教育,這絕對會替你省下非常驚人的開銷。
同時,時代會變。一個已經有人經營過的市場,不代表不會改變。這個市場依舊在,但消費者會期待能夠有更新、更好的商品可以買。當你要進到這個老產業時,你的對手過往的利基很可能已經obsolete了,你有的觀念和技術非常可能是整個業界最領先的,這種時候你只要帶來一個小小的改變,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利基。
尤有甚者,因為這是一個別人已經跑在前頭的產業,一開始的時候別人怎麼說都比你更有優勢,因此,你肯定會覺得這生意很難做。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仍然能夠找到利基,決定要下去跟它拼了,我想你的利基肯定是經過審慎評估之後你覺得夠有力的,這樣一來,你成功的機會也就會更大一些。
像上面故事裡的馬先生、P通路、C工廠、T公司,他們所在的產業都是已經行之有年的古老產業,市場早就被經營出來了。而他們領先對手的,其實也都只是一個小小的創新改變。也許他們都不是什麼可以媲美廣達、宏達電的大型企業,但也都是非常有競爭力,員工開心股東放心的好公司,更重要的,這是你我這些普通人都有機會企及的成功模式。這就是為什麼我所謂的第一流商業主意,是跟風之後做個小改變,而不是從頭打出一片新市場。
此外,第一流商業主意所包含的小改變還有兩個面相要注意。
第一,它必須是你能夠做得好的。以P通路為例,他對經營服飾、家電等產品的通路相當在行,但是要跨入健康食品就力有未逮,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找馬先生幫他推產品,自己繼續做自己擅長的運送貨、客服及售後服務。
同理,C工廠可以做代工,也懂得推品牌,那是因為他的老闆具有建立工廠的背景,也對行銷相當有一手,可是他對原料的了解就不夠多,所以碰到原料的問題,他就去找別人解決,只把精神留在改良生產線上,因此他可以成功。而T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進入門檻很低,但是他們的專業背景讓他可以創造出一般代理商無法做到的商業模式,是以他在市場上有自己獨佔的地位。而其他代理商,他們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像有些T公司的競爭者,專業沒有,但就是非常會賣,很會搶生意,這是他們擅長的、是他們做得好的,所以他們就用高額獎金鼓勵自己的業務員更努力的去賣,同樣生存得很好。如果他們去學T公司幫忙設計食品配方,肯定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徒增損失而已。而P; C; T三間公司,就是用這種緊守著自己可以做得好的利基,超出能力之外的事就找別人合作的方式,一步一步把生意愈做愈大的。
第二,這個小改變或創新,通常是藉由將已成熟的好條件抓在一起,排列組合後得出來的,而不是直接引進最新、最先進的技術想法。像是本篇故事中三家公司和一個人所形成的生產線,每個都是行之有年的老主意,但也都是證實有競爭力的好主意,將他們好好的排列組合,緊密合作,就會形成創新商業模式。之前我聽某個電子業的總經理說,Apple也是這樣創新他們的產品,他們用的技術都是已經相當成熟的,而Apple把他們成功的組合起來,就變成了超酷、超炫、超創新的iPod; iPad和iPhone。
這些已成熟的技術,因為穩定度高,而且已經有市場接受度,所組合成的創新,往往都是直接具有及戰力的。這種創新才是能夠保障賺錢的創新。否則你做出一台沒人會用,但是概念超創新、技術超先進的電腦,賣不出去也是枉然。
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