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因為blogger會有很多廣告留言,所以我有設留言管制。大家留言留一次就好,只要不是廣告,我都會定期去後檯把留言給撿回來。

造成麻煩還請大家多多見諒。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被忽視,不代表不存在

不久前格主在臉書上看到一篇文章,主要是在說一個大學生當家教的感慨。

這個大學生在當小朋友的老師,他發現有個國中小朋友英文字母中的b、d不分,他糾正這小朋友時小朋友跟他說:「這很重要嗎?反正以後又不考試了,隨便都有高中可以念。」

這位大學家教學生因此對十二年國教感到憂心忡忡,說我們以前為了考試而念書,以後可能連書都不念了。加上18分上大學的情況,這位大學生擔心,以後我們會出現連a到z都背不出來的大學生。

這個大學生的擔憂看起來言之成理,可是他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英文字母認不得背不完的事,在我們的社會上從來沒有少過。只是這些人,以前可能叫做高職生、可能叫做夜校生或著因為考不上高中而變成了中輟生。至少格主身邊的親友,從來就不缺乏這樣的孩子。在我身邊周遭,基本學力測驗英文考1分、數學一題都不會寫的國中生多得是。

可是怎麼我們以前從來沒聽過大家對這些人不會背26個英文字母感到痛心疾首?怎麼這些人要變成高中生了,忽然大家就在意起他們的程度來了?

同樣的狀況其實在大學普及化時我們就看過一次。大家開始抱怨高中生愈來愈不用功,程度愈來愈差,因為大學實在太好上了,所以會有18分上大學這樣的事情出現。但你仔細想想,這不就是大學普及化以後的必然結果嗎?以前上不了大學的人,現在被納入為大學生,就好像某間學校以前只收智力高於平均兩個標準差以上的學生,現在放寬標準到只要智商高於平均就錄取,這間學校的學生在進入學校時整體程度有所下降是必然的。可是以前我們並不在意那些在平均和高於平均兩個標準差之間的學生程度如何,卻在他們都進入了這間學校後,對他們這些人的程度不足感到擔心受怕。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在格主看來,這也是一種臺灣社會階級依舊僵硬的體現。在我們的社會上,一直以來高中生的地位都是高於高職生和夜校生的。因為高中生比較會念書,所以大家對於高中生的預期,是有一個固定的模板在那邊的。高中生該有什麼樣子、應做什麼樣的行為,都被這個社會文化規範得好好的。念好高中的人,因為比較高級,所以受到的注目也多,當有一些不符合模板的行為出現,就會影起極大的關注。

反之,念夜校的,是比較低階的人類,別說背英文字母了,就是做了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也是正常的,沒有人會關注他們。而決定你是否是高級的高中生,是在你進入高中的那天就決定了,至於你進去之後做些什麼,學到些什麼,沒有人會真的在乎。

所以建中生就一定比林口高中高級,上建中家裡會歡歡喜喜的慶祝一次,然後就結束了。你已經進階了,至於在建中學到什麼,那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考大學時如果考上了台大,那你就又進階了,這時候才值得慶祝。

這樣的過程,不覺得和古代中國的晉官封爵很像嗎?從九品升到一品,一級一級的升,每次值得慶賀的時候,都是升官的時候,因為你的階級向上攀升了。大家關注的,是你的官階,而不是你的能力,或著你在做這個官的時候幹出了些什麼好事來。官階高的,人就高級,官階低的在官階高的人面前,自然是豬狗不如了。

可是你想想看,定義一個高中生是不是好高中生的,是他的基測成績,還是他上高中以後的表現呢?縱使一個學生今天考上了建中,結果在建中裡什麼都沒學到,他還是一個好高中生嗎?他的「地位」還是應該高過附中生嗎?

格主一直記得,當我決定要去念大學的時候,格主的父親很高興的跟我說,昨天他一個朋友打電話和他聊天,聽到我考上的學校,就很高興的告訴我父親,恭喜你,你下半輩子不用愁了。

我那時候一直都想不懂,到底是憑什麼可以不用愁啊?我都還沒去學校報到,都還不知道會念得怎樣,怎麼考上了間學校,就可以讓他下半輩子都不用愁了呢?

但如果用升官晉爵的概念去想,一切就很明朗了不是嗎?因為我升級了,我的社會階級變高了,我現在已經是一個比較高級的人類了。高級,所以社會應該要保障我榮華富貴的,不是嗎?

這就好像很多人在抱怨念了個PhD卻找不到好工作,或著念台大、清大卻薪水微薄一樣。從來就沒人保證念這些東西會給你榮華富貴,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念台大社會就一定要保障你一份超高的薪水呢?

因為你的社會地位比較高。

你在這個教育階級裡面,就好比是以前的狀元一樣,皇帝應該要保障你富貴榮華,應該要許你駙馬爺之位。這應該是要被保障的、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這是這個階級應該要有的東西。

很多人說,臺灣人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我們隨著考試制度往上一關一關的爬,爬得高了的都是精英。既然是精英,那多受一些尊重禮遇也無不可。

可是在我看來,我們的教育其實更像階級教育,因為我們不在乎台大學生到底在台大學到了什麼,一切的尊重與禮遇,都在考進台大的那天就決定了。你知道在路上被警察抓紅燈右轉,拿出個好學校的學生證,就可以打個折變成罰沒戴安全帽嗎?

在我看來,我們更像階級教育,因為那些在某個階級以下的人,根本就完全被這個社會給忽略了。你只要達不到某個階級,不要說被尊重了,連被看入眼內都不配,只能在這個社會上被忽視。所以當這些人忽然「僭越」成為高中生,我們想的也不會是要好好教育他們,要導正他們為考試而念書的觀念,而是會抱怨他們的程度,根本不配當高中生,不配晉升到這個階級。

而現在,十二年國教就是戳到了這個階級制度的敏感神經。他讓一堆和高中生這個模板不和的人當高中生,於是以前這些被忽視的人,現在要被強迫看到了。這時候教書的人就會開始發現,這些人怎麼和模板不一樣?他們生氣、他們憂心,他們慌。但他們想的卻不會是「要好好教育他們,幫他們把程度拉上來」,而是直接感嘆階級制度的崩壞。他們想的不是「怎麼社會上會有這一群這樣連26個英文字母都背不出來的人」,而是「想進入高中生這個階級,你們也配?」,這些不乾不淨的東西入了他們的眼,他們感嘆的,當然是以後學生再也不念書,傷害到了這個階級的名譽,而不是以前有些學生被放棄也被忽視你卻不知道,而現在你有機會看到他們並幫助他們。

至於另外一群人,他們舉著打倒讀書這個階級制度的大旗,到處鼓吹「會讀書沒什麼了不起」,看起來像是跳脫了階級的框架,實際上,他們也只是想要建立一個對他們比較有利的階級篩選制度罷了。譬如說,今天我們的階級制度是用打籃球來篩選,那那些不會打籃球人、球技在一個水準以下的人,也一樣會被這個社會忽視。把精英篩選出來很好,但在這個階級制度底下,我們不只是把精英篩選出來,也是把某些人打入了被忽視、被瞧不起也不受尊重的冷宮,這才是問題所在。

所以不管是十二年國教還是聯考一試定終身,只要這個階級的觀念還深植人心,教改怎麼改,結果都是一樣的。那些有著高階級地位,也想要小孩繼續擁有高階級地位的人,自然會找到辦法去維持他們的階級。以前是考上台大,以後可能是進入Harvard。以前是考上建中, 以後也許是砸重金進入天龍補習班。這些樣陰魂不散的階級制度,一定會找到地方借屍還魂,繼續給那些高位階的人身而為人應有的尊重,也繼續忽視那些位處於低位階的人。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是否能夠擁有身而為人應該要受的尊重,都會繼續被忽視。反正忽視久了,大家習慣了,也就可以假裝問題不存在。而只要社會上大多數人都看不到問題,那些少數看得到問題的人,要操弄這個問題來得到利益、鞏固自己的階級,也就容易多了。

十二年國教,改也好,不改也罷,我衷心的希望,有一天臺灣社會在給予張忠謀的成就高度尊敬的時候,也會記得給露宿街頭的遊民身而為人的尊敬。也衷心的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不再是個「唯有讀書高」或「很會讀書有什麼了不起的社會」,而是一個「很會讀書很了不起,就像很會打籃球、很會裁衣服和很會修車子一樣了不起」的社會。

5 則留言:

很愛問無聊問題的人 提到...

親愛的版主您好,我是一個很愛問無聊問題的人...我想要請教您兩個問題(如果您感到不舒服的話您可以不用回答):

讀完您的文章之後,我得到了一個結論:

「 大部分的(或者是許多的)台灣人潛意識裡認為,名校的學生(ex.台清交成政哈佛史丹利),相較於非名校的學生(ex.剩下的國立大學私立大學科技大學高職五專)是比較"高級"的,比較優越的。所以大部分的台灣人對待名校大學生的態度和對待非名校大學生的態度會不一樣。 」

您覺得我的解讀正確嗎?

如果是肯定的,您認為這種風氣還會在台灣持續多久( 十年? 二十年? )?


感謝~

seventeen 提到...

看族群。自己本身是名校出生的對這種階級之分的傾向會比較明顯,某些職業對於這樣的階級看得也比其他職業重。

會持續多久?那就要看我們這一代的人有多少願意正視這個問題,有多少願意花一點時間去面對這個問題以及有多少願意挺身為改變這個現象花多一點心力。

如果不管他不面對不知道,那這種文化大概會持續到天荒地老吧。

匿名 提到...

版主大大,您提出來的現象讓我有點感觸...簡單來說臺灣還是個「學而優則仕」的社會。以下我寫的文章可能有一點個人抱怨,但這也算是我這近一年來的退伍心得文吧!

就像版主所揭示的那樣,從小到大,從父母到學校乃至整個教育,告訴我們只要拼死拼活上了好學校以後,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可是我們的教育並未告訴我們上了好的高中乃至終於上了台清交成等名校,甚至是出社會以後真的是這樣嗎?結果你可能會發現決定你未來成功的關鍵並不全在於你的學歷而是人脈或著說是作人作事的道理也好。因為當大家都站在相同的出發點(極端一點假設人人都是台大生)的時候,決定你能夠勝出的已經不是只有讀書一樣而已,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人脈)恐怕才是真的,而有了人脈就有可能會有靠山罩你這樣。然而我們在大學以前的教育當中,幾乎很少會有老師跟你講這些東西的重要性。在國小到高中的階段學生的角色就是讀書第一,但有沒有仔細想過上了台大又如何呢?當大家都和你條件相同的時候,你又憑什麼能夠勝出呢?答案就是你有多少人脈而非來自你是名校生的階級!

有人脈不一定會有靠山,但沒有人脈就絕對沒有靠山!我是一直要到當兵才真正了解這個道理。也許有些人會說這種事情不需要非得要當兵才能了解,只要去外面工作即可了解,不需要到軍中活受罪。但是即使到外面工作,恐怕也很難了解箇中道理。為什麼呢?因為跟你一起當兵的人來自各行各業乃至各個階層,而在外面社會工作就不太一樣,至少在外工作彼此之間的階層或學歷不會落差很大,如果硬要說的話,反而在軍中還比較複雜也說不一定吧!在軍中,學歷什麼都是假的,%數(你在長官與學長學弟心中的份量)和退伍才是真的。你能在軍中混得好是因為你的%數,而你的做人或說是你擁有的人脈可以說決定你的%數如何。%數愈高代表你在大家面前愈罩,鳥公差也比較不會找上你,而且退伍後還可以向別人說嘴,說自己在軍中有多罩等等。

然而很抱歉的是我們從小所受的學校教育並不會教你如何做人這一套(教條式的待人接物不算),只是一直灌輸我們學歷至上的概念。我並不是說學歷不重要,而是當大家的學歷相同的話,又有什麼東西才能決定你能勝出呢?

所以說在這裡會有一個很弔詭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教育只告訴我們名校出身就是精英,但是卻從不去思考當大家都是精英的當下,你憑什麼能夠勝出的問題!(那種說什麼要充實自己專業的論調我覺得都是假的,有豐沛的人脈才是真的。)

不知版主覺得如何?如果「學而優則仕」的價值觀一直存在,那麼教改什麼都是假的!

seventeen 提到...

我退伍還不到一年,不過滿多事情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我的感覺是,軍中並不是台灣社會的好縮影,所以裡頭學到的道理未必能夠套到外頭的社會。

關於靠山這件事,當然靠山是很有用的。問題在於,有沒有靠山很大一部分不是你能決定的。有些人出生在好家庭,自己的父母就是最有力的靠山,可是有些人沒有,也沒有接觸這些靠山的管道。

這些沒有的人怎麼辦呢?本來我們應該可以透過教育讓這些人的能力提升,讓他們能夠在社會上立足,這是其中一種看待大學教育的方式。藉由這個方式提升個人能力,可能經過一代兩代的累積,他們的小孩就可能可以變成以後足以成為別人靠山的人。

而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變成一個比拿文憑的晉級比賽,失去了原本以教學內容幫助階級流動的效果,甚至成為鞏固階級的工具。

但如果今天我們大學教育本身發展正常呢?

事實上,有不少數據都指出,受過完整higher education教育的人,average wage是比較高的。你可以說這是因為他們擁有比較強的專業能力,或著他們在大學裡面建立了有用的人脈,或著也很可能各種因素都有一點,whatever the reason,他給你的是一種競爭力的提升,但他沒有保證你一定會得到什麼樣的成果,例如一定會成功之類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whatever u do,只要能夠增加你的competitiveness,都可以增加你最後成功的機率。可是增加機率不代表一定成功,it's not guaranteed!

因此我並不同意你最後「那種說什麼要充實自己專業的論調我覺得都是假的,有豐沛的人脈才是真的」的看法。不過在現在台灣的情況底下,的確你充實專業的投資報酬率很可能遠不如找個靠山或著有個好爸爸。

但問題是你不一定有這個投資機會可以投資。

剩下的就看你要怎麼選擇,你可以想盡辦法去找"靠山"這個投資機會,然後在上頭使力,譬如像你說的學習怎麼做人處事,或著乾脆就呆在那裡等著好運找上你,哪天郭台銘看你順眼決定投資你十億之類的。

或著你也可以繼續嘗試投資在你掌握得住但投資報酬率比較低的事情上,像是增加你的專業能力。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放棄奮鬥,就等待下輩子投個好胎。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你怎麼看待你自己的人生、選擇要怎麼過你的人生的問題。

最後講一下學歷有用沒用的這件事。首先我必須說你推到極端的假設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可以把同樣的假設放到任何條件上,而且都會得到這東西沒屁用的結論。譬如你說的人脈,如果每個人都有Bill Gates等級的人脈,那人脈也等於沒屁用,你還是得回到「當大家都和你條件相同的時候,你又憑什麼能夠勝出」這個問題。而這時候,也許學歷就有意義了。

拉回現實情況,學歷有沒有用呢?我認為這張紙本身一點屁用都沒有。可是如果我們是因為you are well-qualified,所以給你這張紙,那我認為他有用。可惜現在的狀況好像不是這樣。

但矛盾的是,即使我不認為在台灣這張紙能夠代表你的能耐,他在這個社會上是有用的,因為很多人認為他有用。有些公司只要國立大學學歷,有些老闆只用台清交畢業生。不論他們這麼做的理由你認不認同,在目前這個社會環境下這是一個事實。他不保證你能夠賺大錢,但可以讓你通過一些基本門檻不被刷掉。至於值不值得為了這樣的"價值"而去追求學歷,同樣是一個沒有對錯的問題,就看你怎麼選罷了。

RedWolf 提到...

致某位提及「學而優則仕」的網友,這句話的本意是指:如果你學到一個程度有餘裕的話,你應該要謀職(當官)去實踐你所學。
您想表達的應該是不是「學優可擇仕」:拚高學歷是為了挑工作?